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PT小说程序 > 类书文集 > 太平御览 > 卷三百九十六 ◎人事部三十七

太平御览 卷三百九十六 ◎人事部三十七

作者:李昉 分类:类书文集 更新时间:2025-01-15 11:15:34 来源:本站原创

  ○溺   《大戴礼》曰:武王践祚曰:"盥盘之铭,与其溺於水,宁溺于人。"不可救。   《礼记·檀弓上》曰:死而不吊者三:(谓轻生忘孝。)畏,(人或时以非罪攻己,不有以说之死之者,孔子畏于匡是也。)压,(行止危险之下。)溺。(不乘桥船。)   又《缁衣》曰:子曰:"小人溺於水,君子溺於口,大人溺於人,皆在其所亵也。夫近於人而溺人,德易狎而难亲也,易以溺人。"   《左传·哀下》曰:越围吴。晋赵孟使楚隆问吴王。王曰:"勾践将生忧寡人,死之不得矣。"王曰:"溺人必笑,吾将有问也。史黯何以得为君子?"对曰:"黯也,进不见恶,退无谤言。"王曰:"宜哉。"   《东观汉记》曰:邓训字平叔。永平中,治滹沱石臼河,从都卢至羊肠仓,欲令通漩拢太原吏民苦转远,所经三百八十九隘,前后没溺死者不可胜算。建初三年,拜训谒者,使监领其事。更用驴辇,岁省亿万,计活徒士数千人。   《后汉书》曰:廉范西迎父丧至葭萌,载船触石破没,范抱持棺柩遂俱沉溺。众伤其义,钅句求得之,仅免於死。   《魏志》曰:管辂族兄孝国,居在斥丘,辂往从之,与二客会。客去后,辂谓国曰:"此二人天庭及口耳之间同有凶气,異变俱起,双魂无宅,流魄于海,骨归于家,少许时并当死也。"复数十日,二人饮酒醉,夜共载,牛惊下道入漳河中,皆即溺死也。   又曰:帝幸许昌,杜畿居守。受诏作御楼船於陶河。试船,遇风没。帝为之流涕,诏曰:"昔冥勤其官而水死,稷勤百穀而山死,故尚书仆射杜畿於孟津试船,遂至覆没,忠之至也,朕甚愍焉。"追赠太仆,谥曰戴侯。   《吴录》曰:孙策《讨黄祖表》曰:"臣讨黄祖,斩首二万馀级,其赴水溺死二万馀口。船六十馀艘,财物山积。"   《唐书》曰:封德彝。隋开皇末,江南作乱,内史令杨素往征之,署为行军记室。泊船海曲。素夜召之,德彝坠于水中,人救免溺。乃易衣以见,竟寝不言。素后知,问其故。答曰:"私事也,所以不白。"素甚嗟异之。   《庄子》曰:至德者火弗能热,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   《孟子》曰:淳于髡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孟子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   《吕氏春秋》曰:洧水大,有富人溺死。有人得富者尸,请赎而求金甚多。富人党以告,邓析曰:"但安之,必无买此者。"得尸者患其不赎,又告邓析。邓析曰:"但安之,必无人更卖。"   又曰: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矣。"   又曰: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灌水。灌水瀑溢,荆人不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馀人。   《淮南子》曰:与溺者金玉,不如与之一寻常之缠。   又曰:父溺,则揽父发而整之,非敢憍侮,以救死也。   《说苑》曰:梁相死,惠子欲之梁。渡河而遽堕水中。船人救之,曰:"居船楫之间而溺,无我则子死矣。子何能相梁乎?"惠子曰:"居广艘长楫之间,则不如子。至安国家、全社稷,子之比我,蒙蒙如未视之驹。"   曹毗《神女杜兰香传》曰:神女姓杜,字兰香。自云家昔在青草湖,风溺,大小尽没。香时年三岁,西王母接而养之於昆仑之山,於今千岁矣。   《异苑》曰:蜀郡张贞行船覆,溺死。贞妇黄因投江就之,积十四日,执夫手俱浮出。   又曰:河内荀儒字君林。乘冰省舅氏,陷河而死。兄伦求尸,积日不得。设祭冰侧,笺与河伯。投笺一宿,岸侧冰开,尸首执笺浮出,伦又笺谢。   又曰:颍川荀茂远,景平中至南康,夜梦一人,头有一角,为远筮曰:"君若至都,必得官。"问是何职。答曰:"官生于林。"於是而寤,未解所况,因复寐。又梦部伍至杨州水门,坠水而死。作棺既成,远入中自试,恨小。即见殡瘗葬渚次。怅然惊觉,以告母兄。船至水门过,果落江而殒,丧仪一如其梦。   《幽明录》曰:蔡廓作豫章郡。未发,大儿始迎妇在渚,次儿欲渡妇船,衣挂船头,遂堕水,即没。徐羡之作扬州,登敕两岸,厚赏渔人及昆仑,共寻觅至二更,不得。妇哀泣之间,仿佛如梦,闻声告之曰:"吾今在卿船下。"以告婢,婢曰之。令水工没觅,果见坐在船下。初出水颜色如平生。   《三辅决录》曰:文帝窦后名猗,清河观津人也。父遭秦之乱,隐身渔钓,坠渊而卒。景帝即位,后登尊号,遣使者更填父所坠渊而筑起大坟,观津城南青山是也。   《益部耆旧传》曰:孝女叔光雄者,犍为人也。父泥和,永建初为县功曹,乘船堕水物故,尸丧不归。号泣昼夜,心不图存。所生男女二人并数岁,雄乃各为囊盛珠环以系儿,数为决别之辞。家人每防闲之。后稍懈,因乘小船於父堕处恸哭,遂自投水死。弟贤,其夕梦雄告之:"却后六日,当共父同出。"至期伺之,果与父相持江上,郡县表上为,雄立碑,图像其形焉。   《博物志》曰:澹台子羽渡水,子溺死。将葬之,灭明曰:"此命也,吾岂与蝼蚁为亲戚,鱼龟为仇雠?"遂以葬之。   又曰:南郡宜城王子山,到太山从鲍子真学算。到鲁,赋灵光钓拢归渡湘水溺死,时年二十许。其弟子玉亲见之。   《乐府解》曰:《公无渡河》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呼而止之,乃遂溺死。於是,援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   ○相似   《春秋历命序洛书》曰:人皇出於提地之日,九男九兄弟相似,别长九国。   《家语》曰:孔子適郑,与弟子相失,独立东郭门。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一人焉,其形长九尺有六寸,河目而隆颡。其头似尧,其项似皋陶,其肩似子产,而腰已下不及禹三寸。"   《孔丛子》曰:苌弘语周文公曰:"吾观仲尼有圣人之表,其状河目而隆颡,是黄帝之形也。修肱而龟背,其长九尺有六寸,是成汤之容体也。然言称先王,躬履谦让,洽闻强记,博物不群,抑亦圣人之兴者也!"   《史记》曰:孔子既没,弟子思慕。有若状似孔子,相与共立为师,如夫子时。   又曰:楚相孙叔敖临死属其子,贫困往见优孟。乃为叔敖衣冠,振掌谈语,岁馀像叔敖,王与左右不能别,欲以为相。优孟曰:"孙叔敖尽忠为楚令尹,死,其子负薪。楚相不足为也。"王乃封敖子。   《汉书》曰:夏阳人,姓成名方遂。居湖,以卜筮为事。有故太子舍人尝从方遂卜,谓曰:"子状貌甚似卫太子。"方遂心利其言,几得以富贵,即诈自称诣阙。廷尉建召乡里识知者张宗禄等,方遂坐诬罔不道,要斩东市。   又曰:冯立字圣卿。迁西河上郡守。立居职公廉,治行略与兄野王相似,而多知有恩贷,好为条教。吏民嘉美野王,与立相代为太守,歌之曰:"大冯君,小冯君,兄弟继踵相因循,聪明贤知惠吏民,政如鲁、卫德化钧,周公、康叔犹二君。"   《汉献帝春秋》曰:孝灵皇帝王美人生皇子协。协生十馀日,何皇后妒杀美人。灵帝母永乐董太后摄养协,号曰董侯。董侯八岁,能读诗书。   《魏志》曰:初,高勾丽王生能开目视,国人恶之。及长,果凶虐,数钞。曾孙位生亦能开目视,国人恶之。勾丽呼相似为位,以似其曾祖,故名曰位。   《晋书》曰:桓玄闻义军起,忧惧曰:"何无忌刘牢之外甥,酷似其舅。共举大事,何虑不成。"   又曰:蜀人王富作乱,郡县讨平之。初,诸葛孔明有盛德于蜀土,子瞻又身死王事,蜀人思之。为瞻不死,故将谓王富曰:"君状貌甚似诸葛亮,君因此思克复以霸巴蜀。"   《晋中兴书》曰:王允之字渊猷,年在总角,从伯敦知之,谓为似己,入则共寝。   檀道鸾《晋阳秋》曰:初,议以吴隐之为黄门郎,而隐之貌似太宗,上不忍见,故攻焉。   《齐书》曰:谢弘微性严正,举止必修礼度。时有蔡湛之者,及见谢安兄弟,谓人曰:"弘微貌类中郎,而性似文靖。"   《梁书》曰:王筠字玄礼,琅琊人。年十六,为《芍药赋》。沈约曰:"王郎非惟额似袁公,见人辄矜。王郎见人必误笑,惟此条不能酷似耳。"袁粲即筠外祖也。   《唐书》曰:王孝杰,雍州新丰人。高宗末,西讨吐蕃,战於大非川,为贼所获。吐蕃赞普见孝杰垂泣曰:"貌类吾父!"厚加敬礼。   《孟子》曰:昔者,孔子殁,子夏、子游、子张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强曾子。曾子曰:"不可,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皓皓乎不可尚已。   刘昭《幼童传》曰:汉孝昭帝讳弗陵,武帝少子也。年五六岁,壮大。武帝云:"类我。"甚奇之。   《江表传》曰:孙皓夫人死,皓哀愍,葬於苑中。皓治丧於内,半年不出。国人见葬太奢丽,皆谓皓已死,所葬者是也。皓舅子何都颜状似皓,云都代立也。   《孔融别传》曰:融为太中大夫虎贲士。貌似蔡邕。每酒酣,辄引与同坐。曰:"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   《续搜神记》曰:吴兴施续为吴寻阳督,能言论。有门生亦有意理,常秉无鬼论。门生后渡江,忽有一单衣白帢客来,因共言语,遂及鬼神。客辞屈,乃语曰:"仆便是鬼,何以云无?受使来取君。"门生请乞酸苦,鬼问"有似君者不?"云:"施续下都督与仆相似。"鬼许之,便与俱归。与都督对坐,鬼手中出一铁凿,可长尺馀,正自打之,放凿便去。顾语门生慎勿道。俄而,都督云头痛。还所住,至食时便亡。   《说苑》曰:孔子之匡,简子将杀阳虎。孔子似之,甲士以围孔子之舍。子路怒,奋戟将下斗。孔子止之,曰:"夫歌,予和汝。"子路歌,孔子和之,三终而甲罢。   《风俗通》曰:陈国张伯喈弟仲喈妇炊於灶下,至井上,谓喈曰:"我今日妆好不?"伯喈曰:"我伯喈也。"妇大惭愧。其夕时,伯喈到,更衣,妇复逐牵其背曰:"今旦大误,谓伯喈为卿。"答曰:"我故伯喈也。"盖亲密无过夫妇,然尚如此,况於初未相见而责先识之乎!   《世说》曰:桓豹奴是王混外甥,形似舅,桓甚讳之。宣武云:"不恒似时似耳,恒似则形,时似是神。"桓愈不悦。   又曰:魏黄初末,吴人发长沙王吴芮冢,容貌如故。吴卒发者见淮南吴纲曰:"君何类长沙王?"纲曰:"先祖也。"去纲近五百年。   《语林》曰:张衡死,蔡邕母始怀孕。此二子才貌甚相类。时人云:"邕是衡之后身。"   又曰:桓温自以雄姿风气,是司马宣王、刘越石一辈器。有以叱王大将军者,意大不平。征苻健还,於北方得一巧作老婢,乃是刘越石妓女。一见温入,潸然而泣。温问其故,答曰:"官家甚似刘司空。"温大悦。即出外修整衣冠,又入,呼问:"我何处似司空?"缇答曰:"眼甚似,恨小。面甚似,恨薄。须甚似,恨赤。形甚似,恨短。声甚似,恨雌。"宣武於是弛冠解带,不觉惛然而睡。不怡者数日。   ○偶像   《说文》曰:偶,桐人也。   《尚书·说命》曰:高宗梦得说,使百工营求诸野,得诸傅岩。王庸作书以诰曰:"以台正于四方,台恐德弗类,兹故弗言,恭默思道,梦帝赉予良弼,其代予言。"乃审厥像,俾以形旁求于天下。(孔安国注曰:审所梦之人刻其形象以旁求之,放于民间。)说筑傅岩之野,惟肖。(傅氏之岩在虞、〈豸虎〉之界,肖似所梦之形也。)   《史记》曰:孟尝君将入秦,宾客谏,不听。苏代谓曰:"今旦,代从外来,见木偶人与土偶人相与语。木偶人曰:"天雨,子将败矣。"土偶人曰:"我生於土,败即归土。今天雨,流子而行,未知所止息也。今秦,虎狼国也,而君欲往,如有不得还,无乃为土偶人所笑乎!"孟尝君乃止。   《国语》曰:越灭吴,范蠡遂乘轻舟而浮於五湖,莫知其终极。越王命工以良金写范蠡之状,朝礼之。环会稽三百里,以为范蠡地。   《春秋后语》曰:秦欲攻安邑,恐齐救之,则以宋委於齐曰:"宋王无道,为木人以像寡人,射其面。寡人地绝兵远,不能攻也。王苟能破宋,有之,寡人如自得之。"   《战国策》曰:孟尝君将入秦,苏秦谓曰:"今臣经淄上,有土偶人与桃梗人相与语。桃梗谓土偶人曰:"子西岸土也,八月雨降,淄水至,则子残矣。"曰:"吾残则复西岸。子东园梗也,刻削为人,淄水至则去,漂然将何所之矣。"孟尝乃止。   《汉书》曰:匈奴畏郅都之威,刻木像都之状,交弓射之,莫能中。   《魏志》曰:鲍信与太祖击黄巾,信乃斗死。太祖购求信丧不得,乃刻木如信形,祭而哭之。   《魏略》曰:时苗字德胄,钜鹿人。少清白为人,疾恶。出为寿春令,令行风靡。扬州治在其县,时蒋济为治中。苗以初至任,欲谒济。济素好酒,適会其醉,不能见苗,苗怨恨,还刻木为人,署曰:"酒徒蒋济"。立之於坛,旦夕射之。   《江表传》曰:孙权使朱俊往喻关羽,令降。羽乃作像人於城上而潜遁。   又曰:孙皓以张布女为美人,棒杀之。后思其颜色,使工巧刻作美人形,恒置坐侧。   《隋书》曰:柳誓字顾言,本河东人也。拜秘书监,封汉南县公。帝退朝之后,命入阁,言宴讽读,终日而罢,恩若朋友。帝犹恨不能夜召,於是,命匠刻木偶人,施机关,能坐起拜伏,似於誓。帝每在月下对酒,辄令宫人运之於坐,与相酬酢而为欢笑。   《唐书》曰:丘行恭从太宗讨王世充,会战於邙山之上。太宗与诸骑相失,惟行恭独从。寻有劲骑数人追及太宗,矢中御马。行恭乃回骑射之,贼不敢复前。然后,下马拔箭,以其所乘马进太宗。贞观中,有诏刻石为人马,以像行恭拔箭之状,立於昭陵阙前。   又曰:侯君集灭高昌国,拜麹知盛为左武卫将军。及太宗崩,刊石像知盛之形,列於昭陵玄阙之下。   又曰:天宝中,天下州郡皆铸铜为玄宗真容,拟佛像之制。   又曰:天宝五年,於太清宫刻石为李林甫、陈希烈像,侍於圣容之侧。   《孝子传》曰:丁兰早孤,不识其母,乃刻木作母而事之。   车频《秦书》曰:姚苌吻苻坚神像,战求其利。军中士众出入并惊恐,皆云畏苻主像。苌严鼓斩之,以首送苻登。   《抱朴子》曰:张华作《博物志》曰:"黄帝仙去,其臣左彻者削木为黄帝像,帅诸侯奉之。"亦见《汲冢书》。   《太平御览》 宋·李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