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PT小说程序 > 佛学宝典 > 阿弥陀经摘注接蒙 > 修持正行分第八

阿弥陀经摘注接蒙 修持正行分第八

作者:李炳南 分类:佛学宝典 更新时间:2024-12-04 18:24:55 来源:本站原创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疏钞撷】 但发声闻心。不发菩提心。为少善根。一心持名。悉回向菩提。为多善根。种人天小果有漏之因。为少福德。一心持名。众善奉行。为多福德。因缘者。发起为因。助发为缘也。

【要解】 菩提正道。名善根。即亲因。种种助道。施、戒、禅等。名福德。即助缘。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疏钞】 善有二义。一是宿生善因。一是今生善类。男女者。通指缁素利钝。及六道一切有缘众生也。大本云。世间人民。前世为善。乃得闻阿弥陀佛名号功德。一闻佛名。慈心喜悦。志意清净。毛发耸然。泪即出者。或宿世曾行佛道。或他方佛所菩萨。固非凡人。则信念佛者。皆宿修善本者也。今生善类者。如华严经云。“宁在诸恶趣。恒得闻佛名。不欲生善道。暂时不闻佛。”夫不以人天为善。而得闻佛名为善。则信心念佛者。皆善人之俦类也。

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

【疏钞撷】 此标念境也。执者不摇夺。持者不遗忘。持有数种。一明持。出声念也。二默持。无声密念也。三半明半默持。微动唇舌念。家名金刚持是也。(弥陀衷论)口不诵佛。是为外断。心不忆佛。是为内断。外断犹有不得已时。如有内断。是心不在佛矣。

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

【要解】 利根一日即不乱。钝根七日方不乱。中根二三四五六日不定。又利根能七日不乱。钝根仅一日不乱。中根六五四三二日不定。

【疏钞撷】 一心者。专注正念也。不乱者。不生妄念也。

【按】 当前一念。是心是佛。不生杂想。不昏沉掉举。是谓一心。不为一切外境所夺。是为不乱。

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疏钞撷】 其人指持名者。佛兼化报言。圣众兼菩萨声闻言。凡人命终。平生善恶。自然现前。今专念佛。则净念成就。清净心中。岂不佛现前乎。

是人终时。心不颠倒。

【疏钞撷】 上言临者。是将欲命终。此言终时。正煖尽识去时也。颠倒者。由平日随顺妄想。不修正念。心多散乱。应入地狱者。刀山剑树。视作园林。应堕畜生者。马腹驴胎。认为堂宇。所谓颠倒也。

【义疏闻持记】凡人临终。识神无主。善恶业种。无不发现。一无善种。故起恶念。二无正信。故起邪见。三恩爱深重。故生系恋。四苦恼逼迫。故发猖狂。恶相非一。皆名颠倒。

【按】 此处应与前文合观。平时持名。能得一心不乱。故终时正念分明。心不颠倒也。

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大祐略解】 一刹那间。故云即得往生。

【按】娑婆极乐。虽距十万亿刹。可证不劳弹指之顷。即能得到。十疑论云。动念即是净土时。如人有梦。身虽在。而心意识至他方。生净土亦尔。动念即至。观经云。随从佛后。如弹指顷。往生彼国。又云。如一念顷。即生彼国七宝池中。观此数义。可知一念竖穷三际。横该十方。安能受空间时间之限制也。

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

【略注】 利者。命终佛接得生益也。言者。七日一心持名语也。见则亲身所睹。

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疏钞撷】 此第二重劝也。

【约论】 愿者。愿我离苦得乐。舍秽得净。此声缘之因。其愿狭。欲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舍秽得净。是名正愿。亦名宏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