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PT小说程序 > 类书文集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皇极典 > 皇极典第一百六十七卷

帝纪部外编一

《五运历年记》:元气鸿濛,萌芽滋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𥟖氓。《三五历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述异记》:昔盘古氏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秦汉间,俗说盘古氏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先儒说:盘古氏泣为江河,气为风,声为雷,目瞳为电。古说盘古氏,喜为晴,怒为阴。吴楚间说,盘古氏,夫妻阴阳之始也。今南海有盘古氏墓,亘三百馀里。俗云:后人追葬盘古之魂也。桂林有盘古氏庙,今人祝祀。《路史》:天地成位,君臣道生。粤有天皇,望获强尊,颀赢三舌,骧首鳞身,碧卢秃楬,首出庶物。〈注〉以获为名,以望为姓,字子润,号中天皇君。

地皇氏,作于雄耳龙门之岳,铿名岳姓,马踶妆首,十一龙君,迭辟继道,主治荒极。〈注〉字子元,号中地皇君。地皇十一君,皆女面,龙颡马踶。《水经注》:荣氏云兄弟十人,貌皆如女子,而相类蛇身兽足,出龙门山。人皇九男相像,其身九章。胡洮龙躯,骧首达腋。出刑马山提地之国。〈注〉姓恺名胡洮,字文生,人面龙身。《山海经》: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爰处广栗之野;横道而处。

《春秋》:命历序有神人名石年苍色大眉戴玉理驾六龙出地辅号皇神农

《新书》:炎帝者,黄帝同父母弟也,各有天下之半。黄帝行道,而炎帝不听,故战涿鹿之野,血流漂杵。

《拾遗记》:炎帝始教民耒耜躬,勤畎亩之事,百谷滋阜,神芝发其异色,灵苗擢其嘉颖,陆池丹蕖,骈生如盖,香露滴沥,下流成池。因为豢龙之圃,朱草蔓衍于街衢,卿云蔚蔼于丛薄。筑圆丘以祀朝日,饰瑶阶以揖夜。光奏九天之和乐,百兽率舞,八音克谐,木石润泽,时有流云洒液。是谓霞浆。服之得道,后天而老。有石璘之玉,号曰夜明,以闇投水,浮而不灭。采峻锾之铜,以为器。峻锾,山名,下有金井白气冠其上。人升于其间,雷霆之声在于地下,井中之金,柔弱可以缄縢。《列仙传》:赤松子,神农时,雨师也。服冰玉以教神农,能入火自烧,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时,复为雨师。

《神农求雨书》:春夏雨日而不雨,甲乙,命为青龙,又为火龙东方,小童舞之。丙丁不雨,命为赤龙南方,壮者舞之。戊己不雨,命为黄龙,壮者舞之。庚辛不雨,命为白龙,又为火龙,西方老人舞之。壬癸不雨,命为黑龙,北方老人舞之。如此不雨,潜处阖南门,置水其外,开北门,取人骨埋之。如此不雨,命巫祝而暴之。如此不雨,神仙积薪,击鼓而焚之。

《列子·黄帝篇》:黄帝即位十有五年,喜天下戴己,养正命,娱耳目,供鼻口,焦然肌色皯黝,昏然五情爽惑。又十有五年,忧天下之不治,竭聪明,进智力,营百姓,焦然肌色皯黝,昏然五情爽惑。黄帝乃喟然赞曰:朕之过淫矣。养一己其患如此,治万物其患如此。于是放万机,舍宫寝,去直侍,彻钟悬,减厨膳,退而閒居大庭之馆,斋心服形,三月不亲政事。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爱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利害:都无所爱惜,都无所畏忌。入水不溺,入火不热。斫挞无伤痛,指擿无痟痒。乘空如履实,寝虚如处床。云雾不碍其视,雷霆不乱其听,美恶不滑其心,山谷不踬其步,神行而已。黄帝既寤,怡然自得,召天老、力牧、太山稽,告之,曰:朕閒居三月,斋心服形,思有以养身治物之道,弗获其术。疲而睡,所梦若此。今知至道不可以情求矣。朕知之矣。朕得之矣。而不能以告若矣。又二十有九年,天下大治,几若华胥氏之国,而帝登遐。百姓号之,二百馀年不辍。

河图挺辅,佐黄帝修德,立义天下,乃治。乃召天老而问焉。余梦见两龙,挺白图以授余于河之都。天老曰:河出龙图,洛出龟书。《纪帝录》列圣人之姓号,兴谋治太平。然后凤皇处之。今凤皇已下,三百六十日矣。天其授帝图乎。黄帝乃祓斋七日,至于翠妫之川。大鲈鱼折溜而至,乃与天老迎之,五色毕具,鱼汎,白图兰叶朱文,以授黄帝,名曰绿图。

《庄子·在宥篇》: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上,故往见之,曰:我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至道之精。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养民人。吾又欲官阴阳,以遂群生,为之奈何。广成子曰:而所欲问者,物之质也;而所欲官者,物之残也。自而治天下,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矣。而佞人之心剪剪者,又奚足以语至道。黄帝退,捐天下,筑特室,席白茅,閒居三月,复往邀之。广成子南首而卧,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而问曰: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广成子蹶然而起,曰:善哉问乎。来,吾语汝至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汝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汝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尝衰。黄帝再拜稽首曰:广成子之谓天矣。广成子曰:来。余语汝:彼其物无穷,而人皆以为终;彼其物无测,而人皆以为极。得我道者,上为皇而下为王;失吾道者,上见光而下为土。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故余将去汝,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吾与日月参光,吾与天地为常。当我,缗乎。远我,昏乎。人其尽死,而我独存乎。

《龙鱼河图书》:黄帝时,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砂石子,造立兵杖,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不仁慈。万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仁义,不能禁蚩尤。黄帝仰天而叹。天遣元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蚩尤没后,天下复扰乱。黄帝遂画蚩尤形像,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弭服。

《元女兵法》:蚩尤幻变多方,徵风召雨,吹烟喷雾。黄帝师众大迷。帝归息太山之阿,昏然忧寝。王母遣使者,被元狐之裘,以符授帝。帝被符既毕,王母乃命九天元女,授帝以三宫五音阴阳之略,太乙遁甲六壬步斗之术,阴符之机,灵宝五符五胜之文。遂克蚩尤于中冀。

《归藏》: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黄帝杀之于青丘,作棡鼓之曲十章。一曰雷震惊,二曰猛虎骇,三曰鸷鸟击,四曰龙媒蹀,五曰灵夔吼,六曰雕鹗争,七曰壮士夺志,八曰熊罴哮,九曰石荡崖,十曰波荡壑。

《黄帝内传》:黄帝伐蚩尤,元女为帝制夔牛鼓八十面,一震五百里,连震三千八百里。元女为帝制司南车,当其前记里,鼓车居其右。

《山海经》: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论衡》: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以禦凶魅。有形,故执以食虎。

《拾遗记》:轩辕厌世,于昆台之上留其冠剑佩舄,昆台者,鼎湖之极峻处也。立馆于其下,帝乘云龙而游。殊乡绝域,至今望而祭焉。帝以神金铸器,皆铭题。及升遐后,群臣观其铭,皆上古之字,多磨灭缺落。凡所造建,咸刊记其年,时辞迹皆质。诏使百辟群臣,受德教者,先列圭玉于兰蒲席上,燃沉榆之香,舂杂宝为屑,以沉榆之胶,和之为泥,以涂地,分别尊卑华戎之位也。帝使风后负书,常伯荷剑,旦游洹流,夕归阴浦,行万里而一息,洹流如沙尘,足践则陷,其深难测。大风吹沙,如雾中,多神龙鱼鳖,皆能飞翔。有石蕖青色,坚而甚轻,从风靡靡覆其波上,一茎百叶,千年一华。其地一名沙澜,言沙涌起而成波澜也。仙人宁封食飞鱼而死,二百年更生。故宁先生游沙海七言颂云:青蕖灼烁千载舒,百龄暂死饵飞鱼。则此花此鱼也。少昊母,曰皇娥,处璇宫而夜织,或乘桴木而昼游。经历穷桑沧茫之浦。时有神童,容貌绝俗,称为白帝之子。即太白之精,降乎水际,与皇娥宴戏,奏嫂娟之乐,游漾忘归。穷桑者,西海之滨,有孤桑之树,直上千寻,叶红椹紫,万岁一实。食之后天而老。帝子与皇娥泛于海上,以桂枝为表,结薰茅为旌,刻玉为鸠,置于表端。言鸠知四时之候。故《春秋传》曰:司至,是也。今之相风,此之遗象也。帝子与皇娥并坐,抚桐峰梓瑟,皇娥倚瑟而清歌曰:天清地旷浩茫茫,万象回薄化无方。浛天荡荡望沧沧,乘桴轻漾著日傍。当其何所至穷桑,心知和乐悦未央。俗谓游乐之处为桑中也。《诗》中《卫风》云:期我乎桑中。盖类此也。白帝子答歌曰:四维八埏眇难极,驱光逐影穷水域。璇宫夜静当轩织,桐峰文梓千寻直。伐梓作器成琴瑟,清歌流畅乐难极。沧湄海浦来栖息。及皇娥生少昊时,有五凤随方之色,集于帝庭。因曰凤鸟氏。金鸣于山,银涌于地,或如龟蛇之类,乍似人鬼之形。有水屈曲,亦如龙凤之状。有山盘纡,亦如屈龙之势。故有龙山、龟山、凤水之目也。亦因以为姓,末代为龙丘氏。

帝颛顼,高阳氏黄帝孙昌意之子。昌意出河滨,遇黑龙负元玉图,时有一老叟,谓昌意云:生子必叶水德而王。至十年,颛顼生,手有文如龙,亦有玉图之象。其夜,昌意仰视天,北辰下化为老叟。及颛顼居位,奇祥众祉,莫不总集。不禀正朔者,越山航海而皆至也。帝乃揖四方之灵,群后执圭以礼百辟,各有班序。受文德者,锡以钟磬。受武德者,锡以干戈。有浮金之钟,沉明之磬。以羽毛拂之,则声振百里。石浮于水,上如萍藻之轻。取以为磬,不加磨琢。及朝万国之时,乃奏含英之乐。其音清密,落云间之羽。鲸鲵游涌,海水恬波,有曳影之剑,腾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剑则飞起指其方。则剋伐未用之时,常于匣里,如龙虎之吟。溟海之北,有勃鞮之国,人皆衣羽毛,无翼而飞,日中无影,寿千岁。食以黑河水藻,饮以阴山桂脂。凭风而翔,乘波而至。中国气暄,羽毛之衣,稍稍自落。帝乃更以文豹为饰,献黑玉之环,色如淳漆。贡元驹千匹,帝以驾铁轮骋劳,殊乡绝域。其人依风,泛黑河,以旋其国也。

《宝椟记》:帝颛顼之妃,邹屠氏之女。当轩辕去蚩尤之凶,迁其善者于邹屠之地,恶者于有北之地。邹屠氏常不践地,常履而飞,出游伊洛。帝乃期焉,纳为妃。梦吞日,则生子。凡八梦,八生子。记云:八神,亦云八星,又云八英,又云八力,言神力英明也。

《山海经》:汉水出鲋鱼之山,帝颛顼葬于阳,嫔葬于阴,四蛇卫之。

《元中记》:高辛时,犬戎为乱。帝曰:有讨之者,妻以美女,封三百户。帝之狗,曰槃瓠,去三月,而杀犬戎,以其首来。帝以女妻之,不可教训,浮之会稽,东海中,得地三百里,封之。生男为狗,女为美人,是为犬封氏。

《拾遗记》:帝喾之妃,邹屠氏之女也。轩辕去蚩尤之凶,迁其民善者于邹屠之地,迁恶者于有北之乡。其民以地命族,后分为邹氏。屠氏女行,不践地,常履风云,游于伊洛。帝乃期焉,纳以为妃。妃常梦吞日,则生一子。凡经八梦,则生八子。世谓为八神,亦谓八翌,亦谓八英,亦谓八力。〈按《史记·五帝本纪注》:帝喾四妃,无邹屠氏女。《实椟记》以邹屠氏为颛顼之

妃,与《拾遗记》事同而帝异。并存之,以备参考

帝尧在位,圣德光洽。河洛之滨,得玉版,方尺,图天地之形。又获金璧之瑞,文字炳列,记天地造化之始。四凶既除,善人来服。分职设官,彝伦攸叙。乃命大禹疏川渚泽,有吴之乡,有北之地,无有妖灾。沉翔之类,自相驯扰。幽州之墟,羽山之北,有善鸣之禽,人面鸟喙,八翼一足,毛色如雉,行不践地,名曰青鸐。其声似钟,磬笙竽也。《世语》曰:青鸐鸣,时太平。故盛明之世,翔鸣薮泽。音中律吕,飞而不行。至禹平水土,栖于川岳,所集之地,必有圣人出焉。自上古铸诸鼎器,皆图像其形,铭赞至今不绝。尧登位三十年,有巨查浮于西海。查上有光,夜明昼灭,海人望其光,乍大乍小,若星月之出入矣。查常浮绕四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复始,名曰贯月查,亦谓挂星查。羽人栖息其上,群仙含露以漱日月之光,则如暝矣。虞夏之季,不复记其出没。游海之人,犹传其神仙也。西海之西,有浮玉山,山下有巨穴,穴中有水,其色若火,昼则通昽不明,夜则照耀穴外。虽波涛灌荡,其光不灭。是谓阴火。当尧世,其光烂起,化为赤云,丹辉炳映,百川恬澈。游海者,铭曰沉燃,以应火德之运也。尧在位七十年,有鸾雏,岁岁来集,麒麟游于薮泽,枭鸱逃于绝漠。有秖支之国,献重明之鸟,一名双睛,言双睛在目,状如鸡鸣似凤,时解落毛羽,肉翮而飞。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饴以琼膏,或一岁数来,或数岁不至。国人莫不扫洒门户,以望重明之集。其未至之时,国人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则魑魅丑类,自然退伏。今人每岁元日,或刻木铸金,或图画为鸡于牖上,此之遗像也。

《淮南子·本经训》: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述异记》:尧使鲧治洪水,不胜其任,遂诛鲧于羽山,化为黄能,入于羽泉。今会稽祭禹庙,不用熊,曰黄能,即黄熊也。陆居曰熊,水居曰能。昉按今江淮中有,名熊。熊蛇之精,至冬化为雉,至春复为蛇。今吴中不食雉,毒故也。

尧为仁君,一日十瑞,宫中刍化为禾,凤皇止于庭,神龙见千宫沼,历草生阶,宫禽五色乌化白神,木生莲萐,蒲生厨景,星耀于天,甘露降于地,是为十瑞。《春秋·元命苞》:尧为天子,季秋下旬,梦白虎遗马喙子,其母曰扶。始升高丘,睹白虎上有云,感己,生皋陶。索扶始问之,如尧言明于刑法,罪次始终,故立皋陶为大理。

《古今乐录》:神人畼,帝尧所作。尧郊天地,祭神,座上有响诲。尧曰:水方至为害,命子救之。尧乃作歌曰:清庙穆兮承予宗,百寮肃兮于寝堂。醊祷进福,求年丰。有在坐,予为在元中,钦哉。昊天德不隆,承命任禹,写中宫。

《庄子·逍遥游篇》: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吾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吕氏春秋·行论篇》:尧以天下让舜。鲧为诸侯,怒于尧曰:得天之道者为帝,得地之道者为三公。今我得地之道,而不以我为三公。以尧为失论。欲得三公。怒甚猛兽,欲以为乱。召之不来,仿佯于野以患帝。舜于是殛之于羽山,副之以吴刀。

《韩子外储说》:尧欲传天下于舜。鲧谏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传之匹夫乎。尧不听,举兵而诛杀鲧于羽山之郊。共工又谏曰: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又举兵而诛共工于幽之都。于是天下莫敢言无传天下于舜。

《拾遗记》:虞帝在位十年,有五老游于国都。舜以师道尊之,言则及造化之始。舜禅于禹,五老去,不知所从。舜乃置五星之祠以祭之。其夜,有五长星出,薰风四起,连珠合璧,祥应备焉。万国重译而至,有大频之国,其民来朝,乃问其灾祥之数。对曰:昔北极之外,有潼海之水,渤潏高隐于日中,有巨鱼大蛟,莫测其形也。吐气则八极皆闇,振鬐则五岳波荡。当唐尧时,怀山为害,大蛟萦天,萦天则三河俱溢,海渎同流。三河者,天河、地河、中河是也。此三水有时通壅。至圣之治,水色俱溢,无有流沫。及帝之商均,暴乱天下,则巨鱼吸日,蛟绕于天。

舜葬苍梧之野,有鸟如雀丹州而来,吐五色之气,氤氲如云,名曰凭霄雀。能群飞,衔土成丘坟。

《列女传》:瞽叟与象谋杀舜。使涂廪。二女曰:往哉。舜既治廪,乃捐阶,瞽叟焚廪,舜往飞去。象复与父母谋,使舜浚井,二女曰:往哉。舜往浚井,格其出入,从掩,舜潜出。时既不能杀舜,瞽叟又速舜饮酒,醉将杀之,二女乃与舜药浴注,遂往,舜终日饮酒不醉。舜之女弟系怜之,与二嫂谐。

《竹书纪年》:帝舜有虞氏。九年,西王母来朝。〈注〉西王母之来朝,献白环、玉玦。

《淮南子·修务训》:舜作室,筑墙茨屋,辟地树谷,令民皆知去岩穴,各有家室。南征三苗,道死苍梧。

《越绝书》:舜亲父假母,母常杀舜。去耕历山。三年大熟,身自外养,父母皆饥。舜父顽,母嚚,兄狂,弟傲。舜求为变心易志,瞽叟欲杀舜,未尝可得。呼而使之,未尝不在侧。

《庄子·让王篇》:舜让天下于子州支伯,子州支伯曰:予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曰:予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春耕种,形足以劳动;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悲夫,子之不知予也。遂不受。于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处。舜以天下让其友石户之农。石户之农曰:捲捲,后之为人,葆力之士也。以舜之德为未至也。于是夫负妻戴,携子以入于海,终身不反。

《述异记》:会稽山有虞舜巡狩台,台下有望陵祠,帝舜南巡,葬于九疑。民思之,立祠曰望陵祠。

湘水去岸三十里许,有相思宫、望帝台。昔舜南巡,而葬于苍梧之野。尧之二女:娥皇、女英,追之不及,相与恸哭,泪下沾竹,竹文上为之斑斑然。

昔禹会涂山,执玉帛者万国,防风氏后至,禹诛之。其长三丈,其骨头专车。今南中民有姓防风氏,即其后也,皆长大。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披发而舞。

《拾遗记》:禹铸九鼎,五者以应阳法,四者以象阴数。使工师以雌金为阴鼎,以雄金为阳鼎。鼎中常满,以占气象之休否。当夏桀之世,鼎水忽沸。及周将末,九鼎咸震。皆应灭亡之兆。后世圣人,因禹之迹,代代铸鼎焉。禹尽力沟洫,导川夷岳,黄龙曳尾于前,元龟负青泥于后。元龟,河精之使者也。龟颔下有印文,皆古篆字,作九州山川之字。禹所穿凿之处,皆以青泥封记其所,使元龟印其上。今人聚土为界,此之遗象也。禹凿龙关之山,亦谓之龙门。至一空岩,深数十里,幽暗不可复行。禹乃负火而进。有兽状如豕,衔夜明之珠,其光如烛。又有青犬行吠于前。禹计可十里,迷于昼夜,既觉渐明,见向来豕犬,变为人形,皆著元衣。又见一神,蛇身人面。禹因与语,神即示禹八卦之图,列于金板之上。又有八神侍侧。禹曰:华胥生圣子,是汝耶。答曰:华胥是九河神女,以生余也。乃探玉简,授禹,长一尺二寸,以合十二时之数。使量度天地。禹即执持此简,以平定水土。蛇身之神,即羲皇也。

《吕氏春秋·求人篇》:禹东至抟木之地,日出、九津、青羌之野,攒树之所,天之山,鸟谷、青丘之乡,黑齿之国;南至交趾、孙朴、续樠之国,丹粟、漆树、沸水、漂漂、九阳之山,羽人、裸民之处,不死之乡;西至三危之国,巫山之下,饮露、吸气之民,积金之山,共肱、一臂、三面之乡;北至人正之国,夏海之穷,衡山之上,犬戎之国,夸父之野,禺疆之所,积水、积石之山。不有懈堕,忧其黔首,颜色黎黑,窍藏不通,步不相过,以求贤人,欲尽地利,至劳也。得陶、化益、真窥、横革、之交五人佐禹,故功绩铭乎金石,著于盘盂。

《述异记》:夏桀宫中,有女子化为龙,不可近。俄而复为妇人,甚丽,而食人。桀命为蛟妾,告桀吉凶。

桀时,泰山山走石泣。先儒说:桀之将亡,泰山三日泣。今泰山之石,远望之,若人泣者,是也。武王谓周公曰:桀为不道,走山泣石。

《吕氏春秋·离俗篇》:汤将伐桀,因卞随而谋。卞随辞曰:非吾事也。汤曰:孰可。卞随曰:吾不知也。汤又因务光而谋。务光曰:非吾事也。汤曰:孰可。务光曰:吾不知也。汤曰:伊尹何如。务光曰:彊力忍诟,吾不知其他也。汤遂与伊尹谋夏伐桀,克之,以让卞随。卞随辞曰:后之伐桀也,谋乎我,必以我为贼也。胜桀而让我,必以我为贪也。吾生乎乱世,而无道之人再来诟我,吾不忍数闻也。乃自投于颍水而死。汤又让于务光曰:知者谋之,武者遂之,仁者居之,古之道也。吾子胡不位之。请相吾子。务光辞曰:废上,非义也。杀民,非仁也。人犯其难,我享其利,非廉也。吾闻之:非其义,不受其利;无道之世,不践其土,况于尊我乎。吾不忍久见也。乃负石而沈于募水。

《竹书纪年》:太甲元年辛巳,王即位,命卿士伊尹。伊尹放太甲于桐,乃自立。七年,王潜出自桐,杀伊尹,天大雾三日,乃立其子伊陟、伊奋,命复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

《拾遗记》:纣之昏乱,欲讨诸侯,使飞廉恶来诛戮贤良,取其宝器,埋于琼台之下,使飞廉等,惑所近之国侯服之,内使烽燧相续。纣登台,以望火之所在,乃兴师往伐其国,杀其君,囚其民,收其女乐,肆其淫虐。神人愤怨。时有朱鸟衔火,如星之照耀,乱其烽燧之光。纣乃回惑,使诸国灭其烽燧。于是亿兆夷民乃欢,万国已静。及武王伐纣,樵夫牧竖,探高鸟之巢,得玉玺,文曰:水德将灭,木祚方盛。文皆大篆。纪殷之世历已尽,而姬圣之德方隆。是以三分天下,而其二归周。故蚩蚩之类,嗟殷亡之晚,望周来之迟矣。

师延者,殷之乐人也。设乐以来,世遵此职。至师延,精述阴阳,晓明象纬,莫测其为人,世载辽绝。而或出或隐,在轩辕之世,为司乐之官。及殷时,总修三皇五帝之乐,拊一弦琴则地祗皆升,吹玉律则天神俱降。当轩辕之时,年已数百岁。听众国乐声,以审兴亡之兆。至夏末,抱乐器以奔殷。而纣淫于声色,乃拘师延于阴宫,欲极刑戮。师延既被囚系,奏清商流徵涤角之音,司狱者以闻于纣。纣犹嫌曰:此乃淳古远乐,非余可听说也。犹不释。师延乃更奏迷魂淫魄之曲,以欢修夜之娱。乃得免炮烙之害。周武王兴师,乃越濮流而逝。或云:死于水府。故晋卫之人,镌石铸金,以像其形,立祀不绝。

《续问奇类林》:纣见老人晨渡朝歌水而怯,曰:老者髓不实,故晨寒。因斮胫以视髓。见孕妇,与妲己戏辨男女,剖而验之。又以比干之谏,怒曰:比干自以为圣乎。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请视之。遂剖其心。此皆纣所无道。故《周书》曰:惟纣罪浮于桀。

《拾遗记》:周武王东伐纣,夜济河,时云明如昼,八百之族,皆齐而歌。有大蜂,状如丹鸟,飞集王舟。因以鸟画其旗。翌日而枭纣,其船,曰蜂舟。鲁哀公二年,郑人击赵简子,得其蜂旗,则其类也。武王使画其像于幡旗,以为吉兆。今人幡信,皆为鸟画,则遗像也。

成王即政三年,有泥离之国来朝。其人称,自发其国,常从云里而行,闻雷霆之声在下,或入潜穴。又闻波涛之声在上,或泛巨水。视日月以知方国所向,计寒暑以知年月。考国之正朔,则序历与中国相符。王接以外宾之礼。

昭王即位二十年,王坐祗明之室,昼而假寝。忽梦白云蓊蔚而起,有人衣服皆毛羽,因名羽人。梦中与语,问以上仙之术。羽人曰:大王精智未开,欲求长生久视,不可得也。王跪而请受绝欲之教。羽人乃以指画王心,应手即裂。王乃惊寤,而血湿衿席。因患心疾,即却膳撤乐,移于旬日。忽见所梦者,复来语王曰:先欲易王之心。乃出方寸绿囊,中有药,名曰续脉明丸,补血精散。以手摩王之臆,俄而即愈。王即请此药,贮以玉缶,缄以金绳。以之涂足,则飞天地万里之外,如游咫尺之内。有得服之,后天而死。

二十四年,涂修国献青凤、丹鹊各一雌一雄。孟夏之时,凤鹊皆脱易毛羽,聚鹊翅以为扇,缉凤羽以饰车盖也。扇一名游飘,二名条翮,三名亏光,四名仄影。时东瓯献二女,一名延娟,二名延娱。使二人更摇此扇,侍于王侧,轻风四散,冷然自凉。此二人辩口丽辞,巧善歌笑,步尘上无迹,行日中无影。及昭王沦于汉水,二女与王乘舟,夹拥王身,同溺于水。故江汉之人,到今思之,立祀于江湄。数十年间,人于江汉之上,犹见王与二女,乘舟戏于水际。至暮春上巳之日,褉集祠间,或以时鲜甘果,采兰杜包裹,以沉于水。或结五色纱囊,盛食,或用金铁之器,并沉水中,以惊蛟龙水虫,使畏之不侵此食也。其水傍号曰招祗之祠,缀青凤之毛为二裘,一名烦质,二名暄肌,服之可以却寒。至厉王,流于彘,彘人得而奇之,分裂此裘,遍于彘土。罪入大辟者,抽裘一毫,以赎其死,则价值万金。

《竹书纪年》:穆王十七年,王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其年,西王母来朝,宾于昭宫。

《述异记》:周穆王时,天下连雨三月。穆王乃吹笛,其雨遂止。

《拾遗记》:穆王即位三十二年,巡行天下,驭黄金碧玉之车,傍气乘风,起朝阳之岳,自明及晦,穷宇县之表。有书史十人,记其所行之地。又副以瑶华之轮十乘,随王之后,以载其书也。王驭八龙之骏,一名绝地,足不践土。二名翻羽,行越飞禽。三名奔宵,夜行万里。四名超影,逐日而行。五名踰辉,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形十影。七名腾雾,乘云而奔。八名挟翼,身有肉翅。递而驾焉。按辔徐行,以匝天地之域。王神智远谋,使迹毂遍于四海。故绝异之物,不期而自服焉。

三十六年,王东巡大骑之谷,指春宵宫,集诸方士仙术之要,而螭鹄龙蛇之类,奇种凭空而出。时已将夜,王设常生之灯以自照。一名恒辉。又列璠膏之烛,遍于宫内。又有凤脑之灯,又有冰荷者,出冰壑之中,取此花以覆灯七八尺,不欲使光明远也。西王母乘翠凤之辇而来,前导以文虎文豹,后列雕麟紫麇,曳丹玉之履,敷碧蒲之席,黄莞之荐共玉帐,高会荐清澄琬琰之膏以为酒。又进洞渊红蘤,嵰州甜雪,昆流素莲,阴岐黑枣,万岁冰桃,千常碧藕,青花白橘,素莲者,一房百子,陵冬而茂。黑枣者,其树百寻,实长二尺,核细而柔,百年一熟。

周灵王二十三年,起昆昭之台,亦名宣昭。聚天下异木神工,得崿谷阴生之树。其树千寻,文理盘错,以此一树,而台用足焉。大干为桁栋,小枝为栭桷。其木有龙蛇百兽之形,又筛木精以为泥台,高百丈,升之以望云色。时有苌弘,能招致神异。王乃登台,望云气蓊郁。忽见二人乘云而至,须发皆黄,非谣俗之类也。乘游龙飞凤之辇,驾以青螭,其衣皆缝缉毛羽也。王即迎之上席。时天下大旱,地裂木燃。一人先唱能为雪霜引气,一喷则云起雪飞,坐者皆凛然。宫中池井,坚冰可瑑。又设狐腋素裘,紫罴文褥。罴褥是西域所献也。施于台上,坐者皆温。又有一人唱,能使即席为炎,乃以指弹席上,而暄风入室,裘褥皆弃于台下。时有容成子谏曰:大王以天下为家,而染异术,使变夏改寒,以诬百姓。文武周公之所不取也。王乃疏苌弘而求正谏之士。时异方贡玉人石镜,此石色白如月,照面如雪,谓之月镜。有玉人机捩,自能转动。苌弘言于王曰:圣德所招也。故周人以苌弘媚谄,而杀之,流血成石。或言成碧,不见其尸矣。

秦始皇元年,骞霄国献刻玉,善画工,名裔,使含丹青,以漱地,即成魑魅。及诡怪群物之象,刻玉为百兽之形,毛发宛若真矣。皆铭其臆前,记以日月。工人以指画地,长百丈,直如绳墨,方寸之内,画以四渎五岳,列国之图。又画为龙凤,骞翥若飞。皆不可点睛。或点之,必飞走也。始皇嗟曰:刻画之形,何得飞走。使以淳漆,各点两玉虎一眼睛。旬日则失之,不知所在。山泽之人云:见二白虎,各无一目,相随而行。毛色相似,异于常见者。至明年,西方献两白虎,各无一目。始皇发槛视之,疑是先所失者。乃刺杀之,检其胸前,果是元年所刻玉虎。迄胡亥之灭,宝剑神物,随时散乱。

始皇好神仙之事。有宛渠之民,乘螺舟而至,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一名沦波舟。其国人长十丈,编鸟兽之毛,以蔽形。始皇与之语,及天地初开之时,了如亲睹。曰:臣少时,蹑虚却行,日游万里。及其老朽也,坐见天地之外事。臣国在咸池,日没之所,九万里。以万岁为一日,俗多阴雾,遇其晴日,则天豁然云裂,耿若江汉。则有元龙黑凤,翻翔而下。及夜,燃石以继日光,此石出燃山,其土石皆自光澈,扣之则碎,状如粟,一粒辉映一堂。昔炎帝始变生食,用此火也。国人今献此石,或有投其石于溪涧中,则沸沬流于数十里,名其水为焦渊。臣国去轩辕之丘十万里,少典之子,采首山之铜,铸为大鼎。臣先望其国,其金火气动奔,而往视之,三鼎已成。又见冀州有异气,应有圣人生,果有庆都生尧。又见赤云入于酆镐,往视,果有丹雀瑞昌之符。始皇曰:此神人也。弥信仙术焉。始皇起云明台,穷四方之珍木,搜天下之巧工。南得烟丘碧树,郦水燃沙,贲都朱泥,云冈素竹。东得葱峦锦柏,漂檖龙松,寒河星柘,岏云之梓。西得漏海浮金,狼渊羽壁,涤嶂霞桑,沉塘员筹。北得冥阜乾漆,阴坂文梓,褰流墨魄,闇海香琼,珍异是集。二人腾虚缘木,挥斤斧于空中。子时起工,午时已毕。秦人谓之子午台,亦言于子午之地,各起一台也。

《述异记》:秦始皇作石桥于海上,欲过海观日出处。有神人驱石去,不速。神人鞭之,皆流血。今石桥,其色犹赤。

《独异志》:始皇二十八年登封泰山,至半,忽大风雨雷电,路傍有五松树,荫翳数亩,乃封为五大夫。忽闻松上有人言曰:无道德,无仁礼,而天下妄命。帝何以封。左右咸闻,始皇不乐,乃归,崩于沙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