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PT小说程序 > 外国名著 > 安娜·卡列尼娜 >

安娜·卡列尼娜 二

作者:托尔斯泰 分类:外国名著 更新时间:2025-01-14 10:58:36 来源:本站原创

谢尔盖·伊万诺维奇和卡塔瓦索夫刚刚抵达那天人头攒动、特别热闹的库尔斯克火车站,下了马车,回头瞧瞧随行李车从后面跟来的仆人,这时看到一批志愿兵分乘四辆马车驶近车站。妇女们捧着花束来欢送他们,在随志愿兵蜂拥而至的人群的簇拥下进入车站。

一个来欢送志愿兵的太太走出候车室时,叫住谢尔盖·伊万诺维奇。

铃声响了。大家都向门口拥去。

走到站台上,弗龙斯基默默地让母亲先走,随后他也走进了单间车厢。

谢尔盖·伊万诺维奇向公爵夫人询问了那个年轻人的详细情况后,走进头等车厢候车室,给有权决定此事的人士写了一封信,准备交给公爵夫人。

弗龙斯基皱眉蹙额地瞧着前方,似乎没在听斯捷潘·阿尔卡季奇说些什么。

大概,由于奥布隆斯基的指点,他朝公爵夫人和谢尔盖·伊万诺维奇站着的那方向望去,默默无言地向他们掀了掀帽子。这时他那张表情痛苦且又苍老的脸看起来就如石化了一般。

大家高呼:“万岁!”接着新来的一群人又向候车室拥去,差点儿撞倒公爵夫人。

公爵夫人没回答他,但是瞧了瞧科兹内舍夫。虽说谢尔盖·伊万诺维奇和公爵夫人仿佛想撇开他,但这丝毫没使斯捷潘·阿尔卡季奇感到尴尬。他嬉皮笑脸地时而瞧瞧公爵夫人帽子上的翎毛,时而东张西望,好像在回想什么。看见一个拿着捐款箱的太太从旁边走过,他把她叫到跟前,投进一张五卢布的纸币。

他们正谈着,一群人经过他们身边向一张餐桌跟前拥去。他们也向那里移动,听见一位手拿酒杯的绅士用洪亮的声音在对志愿兵作演讲。“为信仰,为人类,为我们的兄弟们效劳,”他嗓门越拔越高。“母亲莫斯科祝福你们去进行伟大的事业!万岁!”他含着眼泪高声结束演讲。

“那您一定会见到我妻子的。我给她写过信,但您会先见到她;请您对她说,您见到我了,all right。她会明白的。不过,还有件事烦请您告诉她一下,我被任命为理事会理事了……嗯,是的,她会明白的!您懂得,les petites misères de la vie humaine,”他好像抱歉似地对公爵夫人说。“米亚赫卡娅公爵夫人,不是丽莎,是比比什,一千支步枪和十二名护士是她送去的。我对您说过吗?”

“这就是他!”公爵夫人指着身穿长外套、头戴宽檐帽的弗龙斯基说,他挽着母亲的手臂走着。奥布隆斯基走在他身旁,起劲地谈着什么。

“还不止,公爵夫人。”

“虽说他有种种缺点,但不能不为他主持点公道,”奥布隆斯基刚从他们身边走开,公爵夫人就对谢尔盖·伊万诺维奇说。“瞧,这就是真正的俄罗斯人的天性,斯拉夫人的天性!可是我担心,弗龙斯基见到他会心里不好受。不管怎么说,这个人的命运使我感动。一路上您跟他谈谈吧,”公爵夫人说。

“是的,我看到了,”谢尔盖·伊万诺维奇回答。他们谈起最新的电讯内容,电讯上肯定地说,土耳其人接连三天在各个据点被击败,落荒而逃,预料明天将有一场决定性的战役。

“是的,我听说了,”科兹内舍夫不乐意地回答。

“是的,我听说了。”

“是的,不送不行啊!”公爵夫人回答。“我们这儿已经送走八百人了,是吧?马利温斯基不信我的话。”

“我见过他。他在这儿,只有母亲一人来送他。他还是走为上计。”

“我听说他要走,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走。也坐这趟火车吗?”

“我从来不喜欢他。但是他这一举动赢得了大家的好评。他不仅自己去,而且还自己出资带一个骑兵连去。”

“您说什么?”当公爵夫人告诉他,弗龙斯基也坐这趟车走的时候,他惊叫起来。斯捷潘·阿尔卡季奇倏然愁容满面,但只过了一会儿,当他微微晃动着两条腿,抚摸着络腮胡子走进弗龙斯基待着的那个房间之后,他已把当时对着妹妹的尸体哭得死去活来的情景忘得一干二净,而把弗龙斯基只看作是一位英雄和老朋友。

“您可知道,弗龙斯基伯爵,名闻遐迩的……也坐这趟火车,”当谢尔盖·伊万诺维奇再次看到她,把信交给她的时候,公爵夫人带着洋洋得意和意味深长的微笑说。

“您也来欢送吗?”她用法语问。

“嗯,是的,那是不消说的。”

“嗯,就是嘛。我也是这么说!”公爵夫人欣喜地附和道。“现在已经募捐了一百万左右的卢布,这是真的吗?”

“嗯,如果有机会的话。”

“啊!是公爵夫人,怎么样!”人群中突然冒出来的斯捷潘·阿尔卡季奇喜笑颜开地说。“说得动听而又满怀热情,是不是?简直妙极了!谢尔盖·伊万诺维奇!您也来讲几句,这对您来说不费事儿,给他们鼓鼓劲儿;您说得精彩,”他面带温和、尊敬和谨慎的微笑,补了几句,一边轻轻推推谢尔盖·伊万诺维奇的胳膊。

“哎,我顺便说一件事。有一个出色的年轻人要去当志愿兵。可是不知为什么处处为难他。我想请您替这个年轻人写张条子,我认识他。他是利季娅·伊万诺夫娜伯爵夫人介绍来的。”

“可惜的是,您要走了,”斯捷潘·阿尔卡季奇说。“明天我们要为两位出征的志愿兵——彼得堡的季梅尔-巴尔特尼央斯基和我们的韦谢洛夫斯基、格里沙举行宴会。他俩都要出发了。韦谢洛夫斯基不久前刚结婚。瞧,真是好样的!您说是不是,公爵夫人?”他对那位太太说。

“只要我还有点钱,面对捐款箱就不能视而不见,”斯捷潘·阿尔卡季奇说。“今天有什么电讯消息?黑山人真棒!”

“去乡下弟弟那儿,”谢尔盖·伊万诺维奇回答。

“八百多了。要是把不是直接从莫斯科出发的也算在内,已超过一千了,”谢尔盖·伊万诺维奇说。

“今天电讯有什么消息?听说,又把土耳其人击溃了。”

“不,我马上要走。”

“不,公爵夫人,我自己坐车外出。去弟弟那儿歇一阵子。您也来给他们送行吗?”谢尔盖·伊万诺维奇面带微笑地说。

“上哪儿?”

站台上响起《上帝,保佑沙皇》的乐曲声,紧接着是“乌拉”和“万岁”的呼喊声。有个身量很高、胸脯凹陷、年纪很轻的志愿兵,在头顶上挥动着毡帽和花束,并且特别引人注目地行了个礼。随后两名军官和一个蓄着大胡子、戴顶蹭上油污的制帽的、上了年纪的人也探出头来行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