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PT小说程序 > 外国名著 > 安娜·卡列尼娜 > 十五

安娜·卡列尼娜 十五

作者:托尔斯泰 分类:外国名著 更新时间:2024-12-05 13:32:55 来源:本站原创

“科斯佳,你知道谢尔盖·伊万诺维奇来的时候跟谁坐同一趟火车吗?”多莉分给孩子们黄瓜和蜂蜜后,说。“同弗龙斯基!他上塞尔维亚去。”

“而且不是独自一人去,还自己出资带着一个骑兵连去!”卡塔瓦索夫说。

这个眉清目秀的老人蓄着一把花白的大胡子,长着一头浓密的银发,挺着个大高个儿,握着一杯蜂蜜,一动不动地站着,亲切而又安详地俯视着老爷们,显然,他什么也不明白,而且也不想明白。

谢尔盖·伊万诺维奇没回答,用一把钝刀小心翼翼地从搁在角形白色蜂巢的碗里,把一只掉在流出来的蜂蜜里、还活着的蜜蜂挑出来。

谢尔盖·伊万诺维奇和卡塔瓦索夫胸有成竹地同时提出异议。

然而,谢尔盖·伊万诺维奇显然不赞同这种异议。他听到卡塔瓦索夫说的这些话,不禁皱紧了眉头,然后说了不同的看法:

“那么,究竟是什么情形?谢尔盖·伊万诺维奇,看在基督份上,讲给我听听:那些志愿兵都上哪儿去?他们去同谁打仗?”老公爵问,显而易见,他在继续莱温不在时已经开了头的谈话。

“那么是谁向土耳其人宣战的?是伊万·伊万内奇·拉戈佐夫、利季娅·伊万诺夫娜伯爵夫人和施塔尔夫人吗?”

“这符合他的脾性,”莱温说。“难道志愿兵还在往那儿走吗?”他瞧了瞧谢尔盖·伊万诺维奇,又说。

“谁也没有宣战过,但人们同情同胞兄弟的苦难,希望能援助他们,”谢尔盖·伊万诺维奇说。

“科斯佳,小心,有只蜜蜂在我们身边飞!说不准,它会蜇我们一下!”多莉一边说,一边挥手驱赶一只黄蜂。

“礼拜天教堂里究竟做些什么呢?神父奉命宣读。他宣读完了,就完了。他们什么也不明白,就如平时听布道那样光是唉声叹气,”老公爵继续往下说。“随后对他们说,教堂要为拯救灵魂进行募捐,于是他们每人掏出一戈比来捐献。至于派什么用场,他们就不知道了。”

“确实是这样,”他听了谢尔盖·伊万诺维奇的话,郑重其事地摇摇头。

“我用不着问,”谢尔盖·伊万诺维奇说,“我们以前看到、现在也看到,成千上万的人抛弃了一切来为正义的事业效力,他们来自俄国的四面八方,坦率而又明确地表明他们的思想和目的。他们或者捐钱,或者亲自去,直截了当地说这么做是为什么。这究竟说明了什么?”

“我告诉你,他们可不是几百个胆大妄为的暴徒,而是民众的优秀代表!”谢尔盖·伊万内奇激愤地说,好像他在保护自己最后一份财产。“还有捐款呢?这就是全体人民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愿。”

“我们还要考虑什么?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皇帝已为我们想到了,样样事情他都替我们考虑到了。他深谋远虑,看得清楚。还要拿点面包来吗?再给这个小男孩一点吗?”他指指啃完一块硬面包的格里沙,问多莉。

“我也是,”公爵说。“我住在国外,经常看报,说实话,在保加利亚惨案发生以前我无论如何也不明白,为什么全体俄罗斯人突然热爱上了斯拉夫兄弟,可我对他们却丝毫没有爱。那时我觉得挺不是滋味,心想我是个卑鄙小人,或者是卡尔斯巴德钾盐在我身上起了作用。但是一回到这里,我就安心了——我发现,只关心俄罗斯而不关心斯拉夫兄弟的,除了我,还有别人。瞧,康斯坦丁就是。”

“我不敢肯定。如果我目睹此情此景,我就会感情冲动,全身心投入,可是事先我不敢说。因此目前对斯拉夫人受压迫,就没有、也不会有那种率真的感情了。”

“嗯,那么您又有什么高论呢?”卡塔瓦索夫面带笑容问莱温,显而易见,想引起他争论。“为什么个人就没有权利呢?”

“嗯,您就问问他吧。他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考虑,”莱温说。“米哈伊雷奇,你听说打仗的事吗?”莱温问那个老人。“教堂里宣读些什么?你是怎么想的?我们要为基督而战吗?”

“哦,这不是蜜蜂,是黄蜂,”莱温说。

“哦,对不起。这一层我没看出来。人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老公爵说。

“同土耳其人打仗呀,”谢尔盖·伊万诺维奇用刀尖把那只无望地扑扇着的、沾上蜂蜜已发黑的蜜蜂剔出来,撂在一张坚硬的山杨树叶上,安然地微微一笑,回答说。

“可不!您真没看见昨天车站上的景象!”卡塔瓦索夫说,一边喀嚓喀嚓地咬着黄瓜。

“关键就在这里,老弟,往往有时候政府不能执行公民的意志,社会就会表明自己的意愿,”卡塔瓦索夫说。

“依我看,这说明,”有点激动起来的莱温说,“在八千万人民中总有几万个而不像现在只有几百个失去社会地位、胆大妄为的暴徒,这些人随时准备投奔普加乔夫那一帮,跑到希瓦,跑到塞尔维亚去……”

“依我之见:一方面,战争是一桩充满兽性的、残酷而又可怖的事情,任何一个人,更别说一个基督徒,都无法承担发动战争的责任,只有担当着这个责任并且不可避免地卷入战争的政府才能发动。另一方面,按科学和常理来说,在国家事务上,尤其是在战争这种事情上,公民就得放弃个人的意志。”

“你不应当这么提问题。这里不存在宣战不宣战的问题,只不过是人的感情、基督感情的表现罢了。他们在杀害我们同一种族和同教的兄弟。嗯,即使杀害的不是我们同一种族和同教的兄弟,而只是普通的儿童、妇女和老人,人们也不会无动于衷。群情激愤了,俄罗斯人也会跑去制止这种可怖的暴行。你想象一下,你如果走在街上,看见几个酒鬼在殴打一个妇女或者一个小孩,我认为,你就不管是否对这个人宣过战,会立刻向他扑过去,保护受欺侮的人。”

“但是我不会打死他,”莱温说。

“但是公爵说的不是援助,”莱温站在岳父一边说,“而是向他们开战。公爵说,个人不经政府批准是不能参战的。”

“人民不可能不知道;人民对自己的命运总是会意识到的,在眼下这个时刻,这种意识就表现出来了,”谢尔盖·伊万诺维奇瞧了一眼那个养蜂的老人,肯定地说。

“也许,你没有。但别人是有的,”谢尔盖·伊万诺维奇不满地皱起眉头说。“民间至今还流传着东正教徒曾经在‘渎神的阿加尔人’的压迫下受苦受难的故事。人民听到同胞兄弟在受苦难,就奋起说话了。”

“也许是这样,”莱温含糊其词地回答,“但是我看不出。我自己也是个老百姓,却没感觉到这一点。”

“个人的看法在这里毫无意义,”谢尔盖·伊万内奇说,“当整个俄罗斯——全体人民表达自己意愿的时候,就谈不上个人的意见了。”

“不,爸爸……怎么会不知道呢?礼拜天教堂里不是宣讲过吗?”多莉倾听着这场谈话,不由得插嘴说。“请递给我一块毛巾,”她对笑吟吟地瞧着孩子们的老人说。“其实也不可能所有人……”

“不,你会打死他。”

“‘人民’这个词说得太抽象了,”莱温说。“也许,只有乡下的录事、学校教师以及千分之一的农民知道,当前是怎么回事。其余八千万人就像米哈伊雷奇那样,不仅没表示自己的意愿,而且丝毫不了解,他们该为什么事表示自己的意愿。因此,我们究竟有什么权利说,这代表了人民的意愿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