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PT小说程序 > 佛学宝典 >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 卷五百七十九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卷五百七十九

作者:匿名 分类:佛学宝典 更新时间:2024-12-06 00:51:31 来源:本站原创

△第十一布施波罗蜜多分之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大刍众千三百人俱。尔时世尊告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布施波罗蜜多时。经久如方得圆满。时舍利子便白佛言:无上正法佛为根本。佛为导首。佛为所依。唯愿世尊,宣说开示令刍众闻已受持。世尊尔时再三命劝舍利子言:汝今应为诸菩萨摩诃萨。宣说布施波罗蜜多。尔时具寿舍利子,蒙佛再三殷勤命劝承佛神力。先以布施波罗蜜多。教诫教授诸菩萨摩诃萨言:若菩萨摩诃萨欲证无上正等菩提。应缘一切智智以大悲为上首。修行布施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缘一切智智大悲为上首。修行布施波罗蜜多。是菩萨摩诃萨则能摄受一切智智。疾证无上正等菩提。复次诸菩萨摩诃萨宁以无记心行於布施或不行施。终不以回向二乘地心而行布施。何以故?诸菩萨摩诃萨应怖声闻独觉地故。

尔时满慈子问舍利子言:何因何缘诸菩萨摩诃萨应怖声闻及独觉地。舍利子言:勿诸菩萨摩诃萨众谓一切智与二乘等故我令怖。时满慈子复问具寿舍利子言:诸菩萨施与声闻施有何差别。舍利子言:声闻行施回向涅槃阿罗汉果。菩萨行施回向菩提一切智智。是谓差别。又满慈子。如有二人俱行布施。一缘王位而求胜果。彼行施时作如是念。愿我由此作大国王。统领八方皆得自在。彼随此愿後得为王匡化世间自在安乐。一缘臣位而求胜果。彼行施时作如是念。愿我由此得作大臣。王所爱念委任驱策。随王所欲皆能成办。彼由此愿终不为王。虽此二人俱行布施。而随所愿果有胜劣。菩萨声闻行施亦尔。谓诸菩萨行布施时。缘一切智智大悲为上首。以所修行与有情共回向无上正等菩提。由此能得一切智智。若声闻众行布施时。缘声闻果自求解脱。不求无上正等菩提。菩萨声闻虽俱行施。而随意愿果有胜劣一由施故得一切智智。一由施故得声闻果。是谓差别。又满慈子。譬如有人修行布施求作长者或作居士。复有一人修行布施。愿为长者居士僮仆当知菩萨声闻行施胜劣意愿亦复如是,

尔时满慈子赞舍利子言:所说譬喻甚为希有。善能开显二施差别。我亦当说二施譬喻。谓如有人持百千宝。诣巨富者作如是言:今以此物奉上仁者,愿相摄受作亲僮仆。所有事业我皆能办。诸声闻众行施亦然。愿作如来亲近弟子。菩萨不尔是谓差别。又舍利子,如有女人舍王宫乐。持百千宝窃诣长者或商主家。而语彼言:今奉此宝愿相纳受以为妻室。毕身承事终不亏违。如是声闻修行布施。但欲求作如来弟子。菩萨不然是谓差别。时舍利子便赞具寿满慈子言:善能辩说二施譬喻甚为希有。谓诸声闻无巧方便。所行布施取声闻果。若诸菩萨有巧方便。所行布施普为摄受一切有情得一切智。

又满慈子。若菩萨摩诃萨欲证无上正等菩提。一切行中应先行施。作如是念。我今所造此惠施业。施十方界一切有情。令永解脱恶趣生死。未发无上菩提心者令速发心。已发无上菩提心者令永不退。若於无上正等菩提已不退者,令速圆满一切智智。如是菩萨思惟外境不离内心。摄诸善根令其渐次皆得增长。是诸菩萨若时若时摄受善根护令不退。此诸菩萨尔时尔时展转邻近一切智智。是诸菩萨若时若时渐得邻近一切智智。此诸菩萨尔时尔时善根圆满。趣向无上正等菩提。能尽未来利乐一切。

又满慈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布施作是思惟。若诸有情眼所照处。愿彼一切皆得如是我所惠舍饮食等物。若诸有情受我所施饮食等物。随己所须少分受用。持馀转施他诸有情。彼诸有情少分受用。复持转施诸馀有情。如是展转尽有情界皆同受用我所施物。我由如是布施因缘。摄受善根量无边际。复持如是无量善根。普施十方诸有情类。皆永解脱恶趣生死。未发无上菩提心者令速发心。已发无上菩提心者令永不退。若於无上正等菩提已不退者,令速圆满一切智智。是诸菩萨若时若时。摄受善根展转增长。此诸菩萨尔时尔时摄受一切波罗蜜多。是诸菩萨若时若时摄受一切波罗蜜多。此诸菩萨尔时尔时展转邻近一切智智。当知如是诸菩萨众方便善巧。虽施少物而获无量布施善根。何以故?满慈子。以布施心境无分限回向证得一切智故。

又满慈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布施生如是心。我施善根勿招馀果。唯证无上正等菩提。能尽未来利乐一切。如是回向无上菩提非馀果者,乃名布施波罗蜜多。普令一切波罗蜜多皆得圆满。若无後心缘一切智回向无上正等菩提。虽行布施而非布施波罗蜜多。亦不能令馀所修习波罗蜜多速得圆满。亦不能得一切智智。又满慈子。诸菩萨摩诃萨虽少布施。若能回向无上菩提。当知彼施其量深广。定能证得一切智故。诸菩萨摩诃萨虽多布施若不回向无上菩提。当知彼施其量浅狭。不能证得一切智故。又满慈子。若菩萨摩诃萨修行布施。不起後心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亦不缘於一切智智。是菩萨摩诃萨虽行布施而非布施波罗蜜多。能招生死非一切智。若菩萨摩诃萨修行布施。能起後心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亦复缘於一切智智。是菩萨摩诃萨所行布施。名为布施波罗蜜多。不招生死得一切智。

又满慈子。若菩萨摩诃萨虽行布施而不执著。虽能回向无上菩提亦不执著。虽能缘於一切智智亦不执著。是菩萨摩诃萨方便善巧。修行布施波罗蜜多速得圆满。亦令一切波罗蜜多究竟圆满。疾证无上正等菩提。能尽未来利乐一切。

尔时满慈子问舍利子言:尊者所说如是法要。为自辩才为承佛力。舍利子言:我承佛力说是法要非自辩才。时舍利子复告具寿满慈子言:假使十方无量无数无边世界一切有情。为欲证得阿罗汉果。经如克伽沙数大劫。以诸财物或施无量无数异生。或施无量无数声闻。或施无量无数独觉。彼所获福无量无数不可思议。有菩萨摩诃萨缘彼布施作是念言:彼诸有情所获福聚我皆随喜。是菩萨摩诃萨复持如是随喜俱行诸福业事所有善根。普施十方诸有情类。愿彼一切皆永解脱恶趣生死。未发无上菩提心者令速发心。已发无上菩提心者令永不退。若於无上正等菩提已不退者,令速圆满一切智智。是菩萨摩诃萨由此随喜回向善根。一切智智速得圆满。是菩萨摩诃萨所有随喜回向善根。於前有情布施福聚。百倍为胜千倍为胜乃至邬波尼杀昙倍亦复为胜。如是菩萨所有随喜回向之心。超胜世间诸有情类所行施福。是为菩萨方便善巧虽少用功而福无量。

又满慈子。假使十方无量无数无边世界一切有情。住如克伽沙数大劫。恒以无量无边供具奉施诸佛及刍僧。彼由此缘获福无量。有菩萨摩诃萨缘彼福聚深心随喜作是念言:彼十方界诸有情类。能於如是真净福田恭敬供养身心无惓。善哉善哉!我於彼福深生随喜。是菩萨摩诃萨因随喜心所生福聚。於十方界一切有情。施佛及僧所有功德。百倍为胜千倍为胜。乃至邬波尼杀昙倍亦复为胜。如是菩萨随喜之心。超诸世间所行施福。如四洲界所有珠宝火药等光虽能照曜。而彼一切皆为月轮所发光明之所映夺。如是十方诸有情类所行施福。虽量无边而为菩萨随喜之心所引善根之所映夺。如四洲界所有光明皆为日光之所映夺。如是十方诸有情类所行施福。皆为菩萨随喜善根之所映夺。

又满慈子。如多百千迦遮末尼聚在一处。虽有种种杂色光明若有持一吠琉璃宝置其聚上。令彼一切杂色光明悉皆隐没。如是十方诸有情类。虽住无量克伽沙劫。恒以种种上妙乐具。施有情类或施佛僧。而一菩萨於彼福聚。起随喜心所获功德。胜彼福聚百倍千倍。乃至邬波尼杀昙倍。又满慈子。如多百千世间凡马集在一处。轮王马宝若入其中。令彼一切威光隐没。如是十方诸有情类虽住无量克伽沙劫修行布施集诸善根。而一菩萨於彼善根深心随喜。所获功德胜彼善根。百倍千倍乃至邬波尼杀昙倍。如是菩萨随喜俱心。映夺世间施福业事。是故菩萨欲证无上正等菩提。於诸有情所作功德应深随喜。

又满慈子。诸菩萨摩诃萨应持所起随喜心俱诸福业事。施十方界一切有情。愿彼十方诸有情类。皆永解脱恶趣生死。未发无上菩提心者令速发心。已发无上菩提心者令永不退。若於无上正等菩提已不退者,令速圆满一切智智。是诸菩萨若时若时舍诸善根施有情类。此诸菩萨尔时尔时展转邻近一切智智。是诸菩萨若时若时於己善根不执我所。此诸菩萨尔时尔时能以善根回施有情。愿皆离苦得永安乐。是诸菩萨若时若时舍己善根施有情类。此诸菩萨尔时尔时虽不修习菩提资粮。而能邻近一切智智。是诸菩萨若时若时於己善根不执我所。施十方界一切有情。愿皆离苦得永安乐。此诸菩萨尔时尔时善根增进。邻近无上正等菩提。能疾证得一切智智。是诸菩萨若时若时於己善根不执我所。此诸菩萨尔时尔时摄受无量殊胜善根。何以故?满慈子。此菩萨心境无分限。回向证得一切智故。如是菩萨随喜俱心方便善巧。虽持随喜所引善根回施有情。而於善根及有情类都无所执。虽愿有情解脱恶趣及生死苦。而於恶趣及生死苦都无所执。虽愿摄受诸有情类。令发无上正等觉心。而於发心都无所执。虽愿摄受诸有情类。令於无上正等菩提永不退转。而於此位都无所执。虽愿摄受诸有情类。令菩萨行速得圆满。疾能证得一切智智。而於此位都无所执。虽愿自得一切智智。而於此智亦无所执。如是菩萨无所执见。当知是为方便善巧。如是菩萨随喜回向俱行之心。皆有方便善巧力故。能普任持诸馀菩萨摩诃萨众。令获殊胜利益安乐。及自摄受一切智智。疾证无上正等菩提。

又满慈子。设十方界一切有情。住如克伽沙数大劫。恒以种种上妙供具奉施诸佛及刍僧。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修诸福业。有一菩萨持一钵饭。施佛及僧其福胜彼。百倍千倍乃至邬波尼杀昙倍。所以者何。以此菩萨不见施者不见受者不见施物。虽观诸法本性皆空。而行施时常不远离回向发愿。谓持施福与有情共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愿同证得一切智智。是故菩萨行布施时。於诸有情所行施福。百倍为胜千倍为胜。乃至邬波尼杀昙倍亦复为胜。由斯定证无上菩提。利益安乐诸有情类。

又满慈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布施应起是心。我今惠舍如是财物。诸所引发殊胜善根。普施十方诸有情类。在地狱者速出地狱。住傍生者速脱傍生。居鬼界者速离鬼界。人天趣中有忧苦者,愿彼一切忧苦永息。厌生死者速出三界。十方无量无边有情未发无上菩提心者令速发心。已发无上菩提心者令永不退。若於无上正等菩提已不退者令速圆满一切智智。是诸菩萨若时若时舍诸善根施有情类。此诸菩萨尔时尔时摄受布施波罗蜜多。是诸菩萨若时若时摄受布施波罗蜜多。此诸菩萨尔时尔时增长一切波罗蜜多。是诸菩萨若时若时增长一切波罗蜜多。此诸菩萨尔时尔时摄受无量殊胜善根。是诸菩萨若时若时摄受无量殊胜善根。此诸菩萨尔时尔时展转亲近一切智智。如是菩萨方便善巧。虽少用功而获多福。是故菩萨欲证无上正等菩提。常应勤修方便善巧。又满慈子。是诸菩萨若时若时於己善根不执我所。此诸菩萨尔时尔时摄受无量无边善根。所以者何。此诸菩萨欲令无量无边有情。咸疾证得一切智智。如是菩萨能舍一切於他善根尚能回舍施馀无量无边有情。况自善根而不能舍。尚能惠舍所有善根。况馀珍财而不能舍。如是菩萨能舍一切色非色物。能舍一切自他所有殊胜善根。乃至能舍一切智智。施诸有情令同证得。如是菩萨大师子吼。我於诸法都无所见。我於一切有色无色内外诸物亦无所见。虽无所见而皆能舍。如是菩萨作是念言:我都不见若法若物。而不能舍施诸有情如是菩萨当证无上正等觉时。以所证得一切智智。观察世间大师子吼。我於诸法都无所见。我於一切有色无色。内外诸物亦无所见。虽无所见而皆能舍。谓不见有若法若物。於诸有情而不能施。如是菩萨常作是念。我当证得无上觉时。於一切法都无所见。虽无所见而於诸法。无不现证无不遍知。由诸菩萨能舍一切。是故证得无上觉时。於一切法能究竟舍。由舍究竟於一切法。无不现证无不遍知。如如於法无所不舍。如是如是都不见法。如如於法都无所见。如是如是於一切法。无不现证无不遍知。如是菩萨若内若外皆悉能舍。於内外法悉能舍故都无所见。由於诸法无所见故。证得无上正等觉时。於一切法无不现证无不遍知。能尽未来利乐一切。

又满慈子。诸菩萨众应如是学清净布施波罗蜜多。若诸菩萨能如是学清净布施波罗蜜多乃得名为真净菩萨。常不远离一切智心。若时菩萨常不远离一切智心。是时菩萨一切恶魔尚不得便况馀药叉毕舍遮等能得其便。若诸有情能得如是菩萨便者必无是处。所以者何。若地方所有诸菩萨修行布施波罗蜜多。作意思惟一切智智时无暂舍。此地方所人及非人皆不得便。何以故?满慈子。若常思惟一切智智。如是作意不可思议。广大甚深世间希有。以一切智不可思议广大甚深难测量故。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能如是学大菩提行。於诸有情有大恩德。能善养育一切有情。谓令世间诸有情类无诸灾难断恶修善。由此因缘诸菩萨众在菩萨位。常能利乐一切异生声闻独觉。若诸菩萨当证无上正等觉时。亦於有情有大恩德。能善养育一切有情。谓说正法令断烦恼。由斯无量无边有情。皆得涅槃毕竟安乐。是故菩萨当证无上正等觉时。普於异生声闻独觉。为最为胜为尊为高。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无等无等等。般涅槃後亦於有情有大恩德。能善养育一切有情。谓於如来窣堵波所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奉施种种上妙华鬘涂散等香衣服婴珞宝幢幡盖伎乐灯明。由此因缘彼有情类。种植无量殊胜善根。或闻如来涅槃法要。精勤修学证般涅槃。若於如来窣堵波所。下至奉献一香一华。世尊记彼皆当离欲多有毕竟得般涅槃。如是菩萨住菩萨位。於诸有情有大恩德。能善养育一切有情。证得无上正等觉时。亦於有情有大恩德。能善养育一切有情。般涅槃後亦於有情有大恩德。能善养育一切有情。以诸菩萨常於有情有大恩德。能善养育一切有情故。於世间最尊最胜。唯除诸佛无能及者,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成就如是殊胜功德。是诸菩萨常於有情作大饶益。譬如真金常能饶益一切有情。谓未烧炼或已烧炼。未作严具已作严具。若未转易或已转易。常能饶益一切有情。如是菩萨修菩提行。住菩萨位能於有情作大饶益。证得无上正等觉时。亦於有情作大饶益。般涅槃後亦於有情作大饶益。

又满慈子。如日月轮巡四洲界。与诸有情作大饶益。谓四洲界一切有情。由日月轮光明照触作诸事业。又能了知若昼若夜半月满月时年等异。又诸华果苗稼草木。因日月轮光明照故生长成熟资养有情。如是菩萨修菩提行住菩萨位。於诸有情作大饶益。证得无上正等觉时。亦於有情作大饶益。般涅槃後亦於有情作大饶益。

又满慈子。诸菩萨众成就如是广大功德。常与有情作大饶益。譬如商主多有珍财。能令百千商侣眷属。皆得充足诸资生具。乃至死後诸有情类。由彼珍财亦得丰乐。如是菩萨行菩提行住菩萨位。尚能利乐无量有情况得菩提。般涅槃後具大势力。而不能令诸弟子等利益安乐。

又满慈子。如是菩萨常能利乐一切有情。谓菩萨位若成正觉若般涅槃。常於有情作大饶益未曾暂舍。如有善士具善士相能自安乐。亦能安乐诸馀有情。善摄珍财善能分布故名善士。如是菩萨善摄种种功德珍财。在菩萨位善能利乐无量有情。证得无上正等觉时亦善利乐无量有情。般涅槃後亦善利乐无量有情。谓涅槃後功德势力亦善利乐诸弟子等。又满慈子。如是菩萨若菩萨位若得菩提。若涅槃後常能利乐一切有情无时暂舍。如彼善士具善士相。能令自他俱得安乐。远离种种不如意事。诸菩萨众亦复如是,能令自他常得安乐。远离种种恶业烦恼。不堕恶趣生死轮回。得般涅槃毕竟安乐。或成正觉饶益一切。

又满慈子。如刹帝利灌顶王种堪绍王位。若为太子若作王时。安乐一切沙门梵志及馀有情。若命终後亦能安乐国土有情令无衰恼。谓由彼王功德馀势。国土丰乐无怨贼等。如是菩萨行菩提行住菩萨位。已能安乐一切有情。证得无上正等觉时亦能安乐一切有情。般涅槃後亦能安乐一切有情。谓涅槃後无量有情。有窣堵波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获无量福。听闻正法受持读诵如理思惟为他演说亦得无边功德胜利。诸有情类於佛世尊般涅槃後。若念如来所有戒蕴定蕴慧蕴解脱蕴解脱智见蕴。彼有情类由此因缘不堕恶趣。生天人中恒受快乐。或有证得三乘涅槃。能令自他毕竟安乐。彼有情类於现身中。人非人等不能为害。诸怖畏事不能侵恼。何以故?满慈子。念佛功德能灭世间人非人等怖畏事故。

尔时佛赞舍利子言:善哉善哉!如汝所说,若有情类能念如来所有戒蕴定蕴慧蕴解脱蕴解脱智见蕴。彼有情类能灭世间人非人等诸怖畏事。时舍利子便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成就如是清净广大妙法。尔时世尊告舍利子,应知菩萨亦有成就如是清净广大妙法。舍利子言:何谓菩萨所成清净广大妙法。佛言:菩萨所成清净广大妙法。谓发无上正等觉心不复退转。何以故?舍利子,最极清净广大妙法。谓如来性自然觉性无上正等菩提之性。若诸菩萨已发无上正等觉心不复退转。定当成就如是清净广大妙法。

时舍利子复告具寿满慈子言:诸菩萨众应起是心。若诸有情来至我所。求索种种资生之具。我当发起决定施心。不应发起无资具心。设我现无所索资具。要当方便求觅施与。终不发起如是之心。我既现无所索资具。不应方便为彼求觅。若馀有情自施彼者我当随喜。若不欲施我当种种方便劝发。要令求者所愿满足。如是菩萨或施有情所须资具。或自供侍师长病者,所作福业皆与有情平等共有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欲尽未来利乐一切。令脱恶趣或生死苦。令得涅槃或一切智。若诸有情自行布施修馀福业。菩萨劝彼回向无上正等菩提。如是菩萨所获福聚。於馀有情布施福业。百倍为胜千倍为胜。乃至邬波尼杀昙倍亦复为胜。所以者何。菩萨劝发回向之心。能令自身及有情类俱证无上正等菩提。

又满慈子。诸菩萨众修行布施波罗蜜多。先应修习方便善巧。随所修习方便善巧修行布施。随所修行布施福业。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愿诸有情皆同证得一切智智。如是菩萨方便善巧。能令自他俱获胜利。若诸菩萨修行布施。不先修习方便善巧。设经克伽沙数劫住修行布施。不能发心与有情共回向菩提。不能摄受所修布施波罗蜜多。不能证得本所希求一切智智。

又满慈子。设诸有情持广大器量。等三千三千世界。至菩萨所语菩萨言:我等今须满此器物愿疾施与。菩萨於彼不起异心。但起是心定当施与。谓终不起瞋恨之心。如是有情轻触於我。亦复不起不施与心。谓我如何施彼多物。亦复不起无财宝心。谓我云何能办尔许种种财宝。满彼有情所持量等大千界器。但作是念。我今为彼修胜神通种种方便集诸财宝。必令求者所愿满足。菩萨尔时炽然精进。作大加行求胜神通。欲集珍财施来求者,摄受精进波罗蜜多。既得神通多集财宝。施来求者令满所愿。摄受布施波罗蜜多。如是名为诸菩萨众修行布施波罗蜜多。发广大心常无厌惓。由斯疾证无上菩提。能尽未来利乐一切。

又满慈子。诸菩萨摩诃萨应愍有情而行布施。应住慈心与有情乐而行布施。应住悲心拔有情苦而行布施。应住喜心庆有情类离苦得乐而行布施。应住舍心於有情类平等饶益而行布施。如是施已应生是心。我所作福及所作善。普施十方诸有情类。令永解脱恶趣生死。未发无上菩提心者令速发心。已发无上菩提心者令永不退。若於无上正等菩提已不退者令速圆满一切智智。是诸菩萨若时若时。舍福善根施有情类。此诸菩萨尔时尔时善根增长。是诸菩萨若时若时。以所修善与有情共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愿同证得一切智智。此诸菩萨尔时尔时善根增益。又满慈子。譬如真金若时若时镕炼烧打尔时尔时光色转盛。若时若时光色转盛。尔时尔时展转调柔堪为器具。如是菩萨若时若时。以所作善与有情共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愿同证得一切智智。尔时尔时善根转盛。若时若时善根转盛。尔时尔时展转邻近一切智智。

又满慈子。如有女人磨莹镜面。若时若时加功磨莹。尔时尔时镜转明净。若时若时镜转明净。尔时尔时镜面无垢众像皆现。如是菩萨若时若时。以所作福及所作善。决定回向一切智智。尔时尔时能普施与十方世界一切有情。令永解脱恶趣生死。未发无上菩提心者令速发心。已发无上菩提心者令永不退。若於无上正等菩提已不退者令速圆满一切智智。此诸菩萨若时若时。舍己善根施有情类。尔时尔时善根转盛。若时若时善根转盛。尔时尔时展转邻近一切智智。如是菩萨方便善巧。回向所求一切智智。令诸功德渐渐增长。疾证无上正等菩提。能尽未来饶益一切。又满慈子。云何菩萨多行布施摄受少福。云何菩萨少行布施摄受多福。云何菩萨少行布施摄受少福。云何菩萨多行布施摄受多福。若诸菩萨虽经克伽沙数大劫恒舍无量无数珍财。普施十方诸有情类。而不回向无上菩提。愿与有情皆同证得一切智智。如是菩萨多行布施摄受少福。若诸菩萨虽经少时施有情类少分财物。而能回向无上菩提。愿与有情皆同证得一切智智。如是菩萨少行布施摄受多福。若诸菩萨经於少时。施有情类少分财物。不能回向无上菩提。愿与有情皆同证得一切智智。如是菩萨少行布施摄受少福。若诸菩萨经於克伽沙数大劫。恒舍无量无数珍财。普施十方诸有情类。复能回向无上菩提。愿与有情皆同证得一切智智。如是菩萨多行布施摄受多福。是故菩萨摩诃萨众欲证无上正等菩提。应以善根与有情共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愿与有情皆同证得一切智智。

若菩萨摩诃萨欲能摄受无量福蕴。与诸有情作大饶益。疾能证得一切智智。常应不离一切智智相应作意。修行布施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常不远离一切智智相应作意。修行布施波罗蜜多。是菩萨摩诃萨便能摄受无量福蕴。疾证无上正等菩提。与诸有情作大饶益。何以故?满慈子。若诸菩萨常不远离一切智智相应作意。修行布施波罗蜜多。是诸菩萨刹那刹那功德善根渐渐增长。由斯疾证无上菩提。能尽未来利乐一切。是故菩萨欲与有情常作利益安乐事者,一切行中常勤修习方便善巧。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愿与有情作大饶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